因为看到豆瓣上有好友读过《经济为什么会崩溃》,于是我就下了个 Kindle 英文版的试读来看。发现里面有不少有趣的插图,而这不是 Kindle 擅长处理的内容(因为 Kindle 不支持文本环绕),对比一下 Amazon 上印刷版扫描的试读,立即从 Amazon 上下单买了一本 hardcover。
推荐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讲故事的方式非常好。为了简述经济体系发展历史,故事从一个只有三个人的海岛开始,他们每人每天捕获一条鱼,每人每天吃掉一条鱼。接着有一个人选择了挨饿一天,不去捕鱼而做了一个网,从此他每天能够捕获两条鱼。生产力由此开始提升,接着出现银行、贷款、政府、跨国贸易……直到最后房地产泡沫破灭。故事的比喻让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变得易于理解,同时插图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记住书中的内容。
基本上作者的立场是支持自由市场,反对凯恩斯学派。他认为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纯属没事找事干。因为当时经济学已经发展到尽头,所以凯恩斯就从同样经历过发展到尽头的物理学找灵感。既然物理学可以分裂为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为什么经济学不能分裂一下呢?于是凯恩斯说经济学跟物理学一样,在宏观和微观上存在不同的规律,所以必须分开来研究。
之后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形态使得凯恩斯学派成为主流,因为政客和银行家都能从中获利,损失的只是一般民众。至于这是为什么,你可以去看书。简单来说,作者认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志是生产力提升,需求提升并不能让经济发展只能产生泡沫;自由市场是最高效的资源分配方式,任何政府尝试通过宏观调控来提升需求,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提升了 X 领域的需求同时在没人觉察的情况下非 X 领域的需求都下降了,结果就是降低了资源分配的效率。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支持奥地利学派而反对凯恩斯学派的,同时他本人服务于一家做贵金属交易的公司,所以你可以怀疑书中的观点不够中立。(做贵金属交易的,当然希望你觉得政府乱印发纸币,必须分散一部分投资到贵金属上面保值。)但书中的故事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不了解美国经济发展史的人看完这本书后至少可以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兴趣去看更多资料。
宏观和微观确实是存在不同规律…… 因为微观和自由派的很多思想,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下,基本上就是需求和供给都非常充足,信息自由流通,然后交易成本趋近于零。当经济体足够大的时候,就几乎所有物品都不满足以上任何一点,这个时候人们就很可能因为错误的信息而产生错误的期望(这也是不能够轻易把几个人的自然经济体的理论,推广到国家层面的原因,因为去掉那些假设,很多微观模型就不再成立)。
回复删除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一个体现。其实很多时候民众是看不到先进基础设施带来的影响,修高铁的时候也一定有很多阻力,但建起来了,很多人用过以后,就会是另一番想法,跟苹果产品是类似的。这个时候就很难去分辨,到底修高铁这个事情是创造了泡沫的需求,还是增加了实际的生产力。买了个 iPad 到底是因为看广告多了脑子进水,还是实际提升了生活效率呢? 我相信很多人自己也说不准的(这种不确定性基本上使得经济学家无法取得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到底自由派和凯恩斯哪一个是对的)。
奥地利学派因为反对以抽象简化的模型分析经济的方法论,已经被边缘化了。
至于政客和银行家从凯恩斯政策中获利,我则更倾向于认为这甚至是不得不的选择。市场崩溃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出来做点什么,人们会把他们都踢下台的。银行家不做点什么的话,如果大家都去挤兑,那几辈子的积蓄都不够支付储户的要求(一般银行都会贷出六七成的钱,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六七成什么时候能要回来都不知道)。
如果信息不对称,那意味着总有人要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利嘛,结果自然是政客和银行家。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