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星期六

Social Software Configuration

social software满街都是,连一个最普通的论坛也算一个social software,但是social software最难的部分在于social而不在于software。

一个software可以有完备的需求分析,在很清楚我们要解决怎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之后,再去实现这个software。然而social则是动态的,当一个social software投入运行后,social的部分才开始“实现”。举个例子来说,你想从零开始做一个博客园,software方面你可以从任何一个blog platform开始修改,甚至是从零开始编写,但是social方面呢?你明白你要实现的效果是一个有人气的技术博客社区,但随后没有OOAD这样的理论模型让你把这变成一组描述social模型的规则。虽然你知道要去吸引潜在用户、激励用户多写好的文章……但是这一切都仅仅是经验列成的规则。

随后,软件平台做好了,意味着software的编码与测试阶段都完成了,但是对social部分的实现才刚刚开始──用户逐步进驻,他们之间开始交互,而你则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规则来刺激整个social氛围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不像是开发,反而更像是测试于调试──首先,你测试现在的social氛围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了,例如用户数量够不够,他们发文质量高不高;然后你找到表面上不满意的地方,对底层的规则进行修改,这些规则有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也可能是需要深度挖掘才能弄清楚的;如果要深度挖掘,那就成了调试了,在密密麻麻的规则当中尝试修改一下,然后看看效果,不行再改回来然后再做下一个尝试。

总之,social software拥有比一般software长得多的研发周期,假如把social部分也算上的话。并且最重要的是,每一次social开发的迭代都没有严格的方法论可言,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经验来进行控制的。那么到底现在有哪些经验可以参考,这个以后再说。

2008年5月24日星期六

原来并非人人能习惯中英混杂

在Microsoft 2008 Launch广州站的会议结束后,我和Bean、黎波、张亮去了中酒旁边的McDonald's聊天。我说到“这是100%确定的”,读出来是“这是一百percent确定的”,然后黎波马上就问“你说一百什么”,Bean解释道“一百percent啊,就是百分之一白”。随后Bean又补了一句,“和Cat聊天聊多了你就能习惯这种中英混杂的说法了”。这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天生能适应中英混杂的说法的,即使他中文和英文水平都没问题。

随后,我又在豆瓣的搭讪小组碰到了一些更加negative的反馈,我才开始仔细分析这个问题。这应该属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港台文化都是习惯中英混杂的,geek自然也常常用英文,因为我属于上述两个圈子,自然我很习惯这样说话。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从小长大的文化背景中不包含英语这一元素,甚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种种障碍导致厌恶情绪的产生,这时候他们不仅仅不适应中英混杂的内容,甚至就认定你使用英文就是在炫耀你的英文能力。

廣東話俗語——雞髀打人牙骱軟

本文由Piggest授权转发

“雞髀”——鸡腿;“牙骱”——牙关(jaw, jawbone)。


整句合起来的“繁→简”机翻是:鸡腿打人牙关软。

在文字MUD年代,每每看见“鸡腿”这件武器/补给品,可以吃又可以打人,不由得想起“雞髀打人牙骱軟”这句俗语。用鸡腿打人到底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雞髀打人牙骱軟”的意思是,予之以小利,使对方对自己透露消息。有时亦指,予之以小利,使对方为自己美言几句或者在言语上偏袒自己。

例句:咁着数,唔通想“雞髀打人牙骱軟”?

“雞髀打人”实在太生动,所以这句话又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境:

为了获取利益或求人帮忙而请人吃饭;政府派利市拢人心;甚至在办公室派零食讨好同事亦算有“雞髀打人”的嫌疑。

可见得“雞髀打人”是中国人常用的社交手段,不含褒贬,是大家都能会心一笑了然于心的潜规则。

引申:“髀”即小腿,“大髀”即大腿。“打牙骱”——chip chat。

以上粤语发音,请见“粤语会馆”:http://www.yuey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