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如何购买 Amazon Kindle 书籍》,后来那篇文章成为了除首页外访问量最高的文章,这让我觉得非常奇怪——首页PV占全部PV的50%,而那一篇文章的PV比例竟然超过5%,同时其它文章的PV比例都低于2%——难道真的有那么多人搜索购买Kindle书的方法找到我的博客来?直到昨天,有人打电话来询问我购买Kindle书的方法(因为她看到我的文章然后找到我的电话),我才确信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这方面的信息。
其实现在在国内购买Kindle书已经很方便的,使用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就可以买,而且不需要经过Gift Card中转。如果你使用一个老的Amazon账号,里面关联过你的各种信用卡和地址信息,这有可能导致Amazon判断你不是指定区域的用户而不卖书给你。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如果你愿意放弃你这个账号所有消费记录的话,你可以重新注册一个Amazon账号,然后就绑定一张国内银行卡,然后就可以正常通过1-click买书了。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已有的账号,那么你可以尝试把上面关联过的各种信用卡和地址信息都删除,这也能让你通过Amazon的判断。
最后,我今年圣诞的最大消费竟然是购买各种打折电子书(不仅仅是Kindle的),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事情哦!
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看对的书 (Part 0 - 何谓对错)
在《老赵书托》里面,Jeff把人脑比喻为「寄存器」,而我则更倾向于把人脑比喻为「神经网络」。但是「神经网络」的定义本身就源自人脑啊,这不是循环引用了吗?其实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参考训练神经网络的方式来优化人脑的思维方式。
我们都知道,训练神经网络应该用对的数据,这样才能让神经网络逼近于我们期望的行为模式。如果使用错的数据进行训练,结果将是不可预知的,而且往往意味着偏离我们期望的行为模式。基于同样的道理,书必须选择对的,因为读错书不仅仅浪费时间,还有副作用,比不读书还糟糕。基于这一点,我推荐的书都是观点导向型的,而非知识导向型的。尽管其中一部分可能也包含大量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但是我看重的是「站在什么立场思考」的观点,因此后者才会是我推荐一本书的原因。
如果你关心的是「get the right thing」,你可以来看看我的推荐;如果你关心的是「get the thing right」,你可以去看看Jeff的推荐。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时追求这两者,所以我并不反对把我们的推荐书籍混合起来看。但是我必须提醒你注意一件事情,不要尝试在一本观点导向型的书里面刻意寻找知识,这只会让你感到迷茫和挫败。很多观点导向型的书并不会告诉你具体「怎么做」,或者作者介绍的「怎么做」并不适合你的情况,因为书的重点在于「怎么思考」,你必须自行摸索适合你的「怎么做」。
最后,跟Jeff一样,我无法保证推荐的周期,也无法保证书的来源。我提供的只是观点,做法请自行摸索,或参考他人(如《老赵书托》中的最后一句注释)。
我们都知道,训练神经网络应该用对的数据,这样才能让神经网络逼近于我们期望的行为模式。如果使用错的数据进行训练,结果将是不可预知的,而且往往意味着偏离我们期望的行为模式。基于同样的道理,书必须选择对的,因为读错书不仅仅浪费时间,还有副作用,比不读书还糟糕。基于这一点,我推荐的书都是观点导向型的,而非知识导向型的。尽管其中一部分可能也包含大量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但是我看重的是「站在什么立场思考」的观点,因此后者才会是我推荐一本书的原因。
如果你关心的是「get the right thing」,你可以来看看我的推荐;如果你关心的是「get the thing right」,你可以去看看Jeff的推荐。当然,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时追求这两者,所以我并不反对把我们的推荐书籍混合起来看。但是我必须提醒你注意一件事情,不要尝试在一本观点导向型的书里面刻意寻找知识,这只会让你感到迷茫和挫败。很多观点导向型的书并不会告诉你具体「怎么做」,或者作者介绍的「怎么做」并不适合你的情况,因为书的重点在于「怎么思考」,你必须自行摸索适合你的「怎么做」。
最后,跟Jeff一样,我无法保证推荐的周期,也无法保证书的来源。我提供的只是观点,做法请自行摸索,或参考他人(如《老赵书托》中的最后一句注释)。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China MVP Open Day 2009
又是一年一度的MVP Open Day,前年在三亚,去年在北京,今年还在北京,明年能不能换个地方啊?我觉得两岸三地是个很好的主意,让我能认识到平时接触不到的港台MVP。不过,也请容我私下阴谋论一下,是不是好像TechEd裁减预算三场合办为一场那样,MVP Open Day也用两岸三地的预算合办了啊?
去MVP Open Day的路上,第一感觉是会务安排的失职(CSDN,又在说你呢!)——活动地点写的是「北京东方嘉宾国际酒店」,建议行车路线写的则是如何达到「东方太阳城」。说实在的,参会者谁知道「北京东方嘉宾国际酒店」就在「东方太阳城」里面呢,整份文档又没有提及过这个事情,行车路线描述得又非常不清晰。最搞笑的是,4条路线里面有3条都是到潮白河大桥后往南走的,这条路线非常饶,告诉人家走机场高速不就好了吗?之后从酒店往返微软利星行的大楼都是走机场高速嘛。
我到酒店check-in后,发现同房的衣明志已经到了,他刚刚去找吃的回来。接着我们就好好欣赏了一下酒店房间里的「开放式浴室」——把浴室和房间之间的窗户打开,浴缸基本上就贴着床了,非常有趣的设计,可惜当时忘记拍照留念了。之后就是聊天时间喇,尽管我想上网看看,但是发现酒店的网络用不了(第二天才明白到,酒店的网络必须狂刷DHCP,然后才可能分到一个IP)。
Day 1的开场keynote,感觉就是讲给新来的MVP听的,因为这部分keynote几乎每年一样(除非有人想要站出来提及一下那个敏感的$150问题)。下午我先回酒店睡了个觉,然后再跑出来听breakout session,尽管没有哪个题目是特别吸引我的,不过跟MVP参与session是和参加TechEd session不同的,因为大家提出的问题要更深入一下,而且speaker解答不了的问题或许别的MVP能解答。
跟speaker聊得比较好的一个session是Windows Home Server的那个。尽管session上演示的是Windows Home Server第一代产品,并且论存储跟Drobo没得比,论备份也跟Time Capsule没得比,不过如果价格能够降下来,功能更加模块化,我觉得还是有市场的。我相信现在有很多人买家用电脑已经不是为了买一部样样都不精的机器,他们要的是一个大容量存储器,或者是一个高清电影播放器,又或者是家庭网络服务器之类的。
相比之下,Day 2下午的MSPY见面会就惨烈得多咯——上次见面会提出的众多high priority需求都未能在Beta 2中实现,也不可能在MSPY 2010中加入,只可能等到下一个版本才能看到。举例来说,衣明志最看重的就是数据同步功能,不仅仅词库要能同步,调整后的词频也要同步。这个功能其它输入法都做了几年了,MSPY却说要下一个版本才能支持,这使得MSPY足足落后别人两个大版本啊。
Day 1晚上有个名义上的party,不过party这个词本土化之后就成了「文艺晚会」,各位「被报名」的MVP上台唱歌,最终获得前三的三位MVP分别来自台湾、内地、香港。上台的港台MVP算是100%获奖的(因为港台分别只有一位MVP上台),这不是说评比顾及平均性什么的(因为我们的是外籍评为团),而是说港台MVP确实更懂得娱乐,看来内地忙于工作的MVP应该多多学习哦。
Day 2参观微软办公室,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北京的MVP来说就比较无聊喇,因为我们经常去,也没什么好参观的。比较有价值的是,在往返的大巴上跟香港的MVP聊聊天,顺便了解一下大家去Global Summit的意向。晚上的session我选择了王洪超讲的「面向技术人员的演讲技巧」,详情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Day 3是最无聊的一天了,来参加颁奖的人本来就少,大家都自行去市区活动了,或者提前离开了。keynote讲的是Office的内容,对Developer MVP来说十分无趣。总体来说,今年的MVP Open Day是比去年要好的,包括在会务安排上(除了没提供详细路线这点外),还有两岸三地联合举办的做法。吃饭是的餐桌主要还是按专长和按地区来划分,希望以后能够再鼓励一下跨界的MVP交互。
最后,今年很高兴认识了Will、Martin等港台MVP,跟张欣等MVP玩杀人也很开心(原来那么多MVP不懂玩杀人啊,搞得我很有优势呢),跟衣明志聊天则注定让我缺乏睡眠 @.@
去MVP Open Day的路上,第一感觉是会务安排的失职(CSDN,又在说你呢!)——活动地点写的是「北京东方嘉宾国际酒店」,建议行车路线写的则是如何达到「东方太阳城」。说实在的,参会者谁知道「北京东方嘉宾国际酒店」就在「东方太阳城」里面呢,整份文档又没有提及过这个事情,行车路线描述得又非常不清晰。最搞笑的是,4条路线里面有3条都是到潮白河大桥后往南走的,这条路线非常饶,告诉人家走机场高速不就好了吗?之后从酒店往返微软利星行的大楼都是走机场高速嘛。
我到酒店check-in后,发现同房的衣明志已经到了,他刚刚去找吃的回来。接着我们就好好欣赏了一下酒店房间里的「开放式浴室」——把浴室和房间之间的窗户打开,浴缸基本上就贴着床了,非常有趣的设计,可惜当时忘记拍照留念了。之后就是聊天时间喇,尽管我想上网看看,但是发现酒店的网络用不了(第二天才明白到,酒店的网络必须狂刷DHCP,然后才可能分到一个IP)。
Day 1的开场keynote,感觉就是讲给新来的MVP听的,因为这部分keynote几乎每年一样(除非有人想要站出来提及一下那个敏感的$150问题)。下午我先回酒店睡了个觉,然后再跑出来听breakout session,尽管没有哪个题目是特别吸引我的,不过跟MVP参与session是和参加TechEd session不同的,因为大家提出的问题要更深入一下,而且speaker解答不了的问题或许别的MVP能解答。
跟speaker聊得比较好的一个session是Windows Home Server的那个。尽管session上演示的是Windows Home Server第一代产品,并且论存储跟Drobo没得比,论备份也跟Time Capsule没得比,不过如果价格能够降下来,功能更加模块化,我觉得还是有市场的。我相信现在有很多人买家用电脑已经不是为了买一部样样都不精的机器,他们要的是一个大容量存储器,或者是一个高清电影播放器,又或者是家庭网络服务器之类的。
相比之下,Day 2下午的MSPY见面会就惨烈得多咯——上次见面会提出的众多high priority需求都未能在Beta 2中实现,也不可能在MSPY 2010中加入,只可能等到下一个版本才能看到。举例来说,衣明志最看重的就是数据同步功能,不仅仅词库要能同步,调整后的词频也要同步。这个功能其它输入法都做了几年了,MSPY却说要下一个版本才能支持,这使得MSPY足足落后别人两个大版本啊。
Day 1晚上有个名义上的party,不过party这个词本土化之后就成了「文艺晚会」,各位「被报名」的MVP上台唱歌,最终获得前三的三位MVP分别来自台湾、内地、香港。上台的港台MVP算是100%获奖的(因为港台分别只有一位MVP上台),这不是说评比顾及平均性什么的(因为我们的是外籍评为团),而是说港台MVP确实更懂得娱乐,看来内地忙于工作的MVP应该多多学习哦。
Day 2参观微软办公室,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北京的MVP来说就比较无聊喇,因为我们经常去,也没什么好参观的。比较有价值的是,在往返的大巴上跟香港的MVP聊聊天,顺便了解一下大家去Global Summit的意向。晚上的session我选择了王洪超讲的「面向技术人员的演讲技巧」,详情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Day 3是最无聊的一天了,来参加颁奖的人本来就少,大家都自行去市区活动了,或者提前离开了。keynote讲的是Office的内容,对Developer MVP来说十分无趣。总体来说,今年的MVP Open Day是比去年要好的,包括在会务安排上(除了没提供详细路线这点外),还有两岸三地联合举办的做法。吃饭是的餐桌主要还是按专长和按地区来划分,希望以后能够再鼓励一下跨界的MVP交互。
最后,今年很高兴认识了Will、Martin等港台MVP,跟张欣等MVP玩杀人也很开心(原来那么多MVP不懂玩杀人啊,搞得我很有优势呢),跟衣明志聊天则注定让我缺乏睡眠 @.@
Labels:
mvp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程序之外的事情 (Part 1 - Speech)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到了有一篇题为《程序员需要培养企业家式的能力》的热文吧。在我首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并不太同意文章开头的几段话——“程序员在公众面前讲话会脸红,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你开玩笑吧?在我熟悉的程序员当中,没几个是这样子的,我很喜欢跟他们聊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获得更多有趣的观点,也激发自己的创意。后来想想,或许仅仅是我所在的圈子如此吧,我熟悉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沟通能力的程序员。
还记得2007年第一次参加MVP Open Day的时候,我所认识的MVP不超过5个,看别人都是连任好几届互相认识好几年的老朋友了,在酒店大堂里一起聊天,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融入进去。随后在游泳池边的自助晚宴上,Bean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没错,我就是第一种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校园里,天天上网写文章回答问题。站在游泳池的边上,看着别人都三五成群地在聊天,我知道如果没有Bean介绍我认识其它MVP的话,我也会拿着一杯饮料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不要永远这样子下去,我需要作出改变。
后来,我成为了微软广州.NET俱乐部的讲师,到北京后又活跃于各种Ajax交流活动,再到今年成为TechEd的讲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沟通技能的提升,但更多的是心态上的改变。我觉得,要跟陌生人说话并不是难事,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是我说错了,我很欢迎别人指出来。如果双方立场不一样,而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那就互相包容好了。
在今年的MVP Open Day上,我参加了王洪超的一个session,题目是「面向技术人员的演讲技巧」。这个session提到了一些演讲方面经验与技巧,当然也鼓励现场的MVP们多进行演讲,并从中锻炼自己的自信心与沟通能力。到最后,现场的一位MVP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他可以面对上千人做演讲,但在面对官员做演讲时仍然会感到紧张,并且觉得这是无法改变的。我跟他说,「你可以拥有一万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对你来说是无法改变的,但关键问题其实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改变」。
是的,很多程序员总能列出一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自己不适合学习或者不需要掌握某项与程序无关的技能,例如说演讲、英语、设计等等。但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多学一项技能是否对你的职业发展更有利,只要你愿意,没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关键问题就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改变」——这是我必须放在这个文章系列首篇末尾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关于程序以外各项技能的文章系列,我们在这里不再讨论某个技术点应该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所做的也就是分享一下学习某项技能过程当中的经历而已。如果你对这方面的话题感兴趣,可以留言分享你的经历,也欢迎订阅我的博客:
还记得2007年第一次参加MVP Open Day的时候,我所认识的MVP不超过5个,看别人都是连任好几届互相认识好几年的老朋友了,在酒店大堂里一起聊天,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融入进去。随后在游泳池边的自助晚宴上,Bean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MVP主要包括三种人:搞线上活动的,例如写博客、回答问题;搞线下活动的,例如各地.NET俱乐部主席;还有就是企业中的职业讲师。其中第一种人很容易辨认出来,那些拿着一杯饮料一个人站在那儿的就是。
没错,我就是第一种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校园里,天天上网写文章回答问题。站在游泳池的边上,看着别人都三五成群地在聊天,我知道如果没有Bean介绍我认识其它MVP的话,我也会拿着一杯饮料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不要永远这样子下去,我需要作出改变。
后来,我成为了微软广州.NET俱乐部的讲师,到北京后又活跃于各种Ajax交流活动,再到今年成为TechEd的讲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沟通技能的提升,但更多的是心态上的改变。我觉得,要跟陌生人说话并不是难事,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是我说错了,我很欢迎别人指出来。如果双方立场不一样,而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那就互相包容好了。
在今年的MVP Open Day上,我参加了王洪超的一个session,题目是「面向技术人员的演讲技巧」。这个session提到了一些演讲方面经验与技巧,当然也鼓励现场的MVP们多进行演讲,并从中锻炼自己的自信心与沟通能力。到最后,现场的一位MVP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他可以面对上千人做演讲,但在面对官员做演讲时仍然会感到紧张,并且觉得这是无法改变的。我跟他说,「你可以拥有一万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对你来说是无法改变的,但关键问题其实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改变」。
是的,很多程序员总能列出一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自己不适合学习或者不需要掌握某项与程序无关的技能,例如说演讲、英语、设计等等。但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多学一项技能是否对你的职业发展更有利,只要你愿意,没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关键问题就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改变」——这是我必须放在这个文章系列首篇末尾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关于程序以外各项技能的文章系列,我们在这里不再讨论某个技术点应该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所做的也就是分享一下学习某项技能过程当中的经历而已。如果你对这方面的话题感兴趣,可以留言分享你的经历,也欢迎订阅我的博客: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