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0日星期二

学习应该追求“游刃有余”的效果

“游刃有余”这个词是从哪里听来的呢?是某年GDKOI听郭嵩山(中大搞ACM兼负责广东省OI的那位)说的。他当时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大不会保送仅仅是竞赛好的学生,你必须平时学习也好才行,因此他说必须平时学习游刃有余才好搞竞赛,否则还是专心学习好。当时我就觉得这句话应该将因果倒置一下才更真实反映现实,那就是你平时学习保持在游刃有余的水平就够了,这样你才能够在竞赛方面有所发挥。

后来见到Coo的del.icio.us收藏了一篇文章,标题大概是“让一个人失去创意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超负载工作”。然后最近ziyan又说,Benny对着教学处主任说“想发展兴趣的学生是不能参加高考的”,于是我决定写一下这个题材。

“参加高考”指什么?当然不是指高考这几天的考试。我也去高考了,但对我来说无非是玩下,成绩也不入档案,更加不存在复习备考,所以不算“参加高考”。“参加高考”指的是由于高考而由高考那天此向前延伸1年的全年备考,甚至再向前延伸0至2年的部分自由的剥夺期,而这1至3年的时间里,你就处于那种“超负载工作”的状态下,所以“参加高考”实质上指的应该是至少1年的“超负载工作”。

然后有人会说,“不是啊,我高三很轻松很堕落啊”。这时候我觉得就有必要将“让一个人失去创意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超负载工作”这句话向广义推进一下,让主语变为“一群人”。由于你所处的群体处于“超负载工作”中,而创意往往是需要通过讨论、阅读等途径激发灵感,正如一个处于低温物体中的粒子一样,即使它有一个时刻处于高能状态,它也只能将能量散发出去,而不能长期处于高能状态。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让其学习保持在“游刃有余”的状态,无论他学习怎样,他总能够将他剩余的能量发挥到创意上面去,这才叫做“发展兴趣”。至于“发展兴趣”好不好,这就要看个人了。有些人天生喜欢跟大流,那是没得说的。有些人“发展兴趣”结果更好了,自然有些人结果更差了,这属于正常现象,否则所有人都去“发展兴趣”了。Benny说过,如果高考是独木桥的话,竞赛就是峭壁——很宽很宽问题只是你是否爬得上。

最后,就是必须区分“游刃有余”和“好吃懒做”。“游刃有余”并不能成为“好吃懒做”的借口,否则你将剩余力量都浪费掉了结果就当然比“超负载工作”要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