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作为企业内部沟通工具,Slack 在公司还小的时候那么好用,但在公司变得越来越大之后 Slack 会变得如此低效?这个问题我思考有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是一个数据规模的问题,在规模还小的时候 Slack 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一旦规模大到一定程度 Slack 就不再有效率。
如果要跟 Slack 做对比,在 Facebook 内部使用 Facebook Workplace 的效率就很高。Workplace 有它自己的问题,例如说导致员工不停地在刷 newsfeed,因为总是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所以一有空停下来就要刷。除此之外,在 Facebook 内部使用 Workplace 的体验很好,重要的信息总是会在 newsfeed 上出现。因为 Facebook 知道你是谁、你跟哪些同事的交互比较多、他们又跟哪些内容交互比较多,所以 Workplace 的排序算法能够把对你重要的内容有限显示出来。
为什么 Slack 和 Facebook Workplace 存在这样的区别?我思考的结果是,Slack跟 Workplace 的区别本质上很像 Yahoo 作为一个门户网站跟 Google 的区别。前者依赖于人工编辑,而后者使用算法排序。在数据规模有限时,人工编辑能够应付得过来而且效果可以非常好,毕竟这是让人亲自审阅这些内容然后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如何归类等等。随着数据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人工编辑最终会应付不过来,这就是 Yahoo 作为门户网站最终会输给 Google 的原因,同时这也是 Slack 不好用的原因。
面对大量没经过整理的信息,我们有两个非常不一样的选择:
- 尝试控制这些信息的产生和流动。
- 放弃对信息产生和流动进行控制。
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产品设置。
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区别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两个方向的差异有多大。门户网站相信自己可以人工整理和索引世界上所有的网站,或者至少是重要的网站。因此如果你要找某个网站,在门户网站上你要么能找到这个网站(有索引)要么不能找到(没索引)。这就好比图书馆,你不知道是否存在一本某个题材的书,但你可以根据图书索引找到这个题材的书所在的书架,浏览完书架上所有的书你就知道你想要的这本书是否存在了。
搜索引擎做了一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假设。沿用图书馆的例子,因为数据规模如此之大,你就算根据图书索引找到了你想要的书所存在的书架,你也会发现符合这一分类的书架如此之多你根本浏览不过来。在一个小图书馆里,可能计算机科学只是一个书架。在人类知识的图书馆里,计算机科学的书架区域可能有好几平方公里大。使用搜索引擎的前提,就是你选择了主动放弃对信息的控制,你让图书馆管理员帮你挑 10 本跟你想要题材最相关的书,他选好后拿过来给你浏览,你从中挑一本你觉得最合适的拿去读。
使用 Google 进行搜索时,虽然 Google 会告诉你总共有多少条结果、分开多少页显示,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会在乎,因为前几条有你想要的信息就是有,没有的话再翻几页也不太可能有。这就是我所定义的放弃控制:选择相信算法把对你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放弃排在后面的信息。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开始选择不再看排在后面的信息,你都可以相信你已经浏览了相关性高的信息,而你不看的信息的相关性肯定不如你已经看过的高。
Slack、邮件以及公司内部人工编辑的门户网站,其实都属于第一种选择,相信人能够控制信息。Slack 可以通过 channel 控制信息分类,可以通过加入和退出 channel 来控制你具体接收的信息。邮件无论使用 Gmail 还是 Outlook 接收,都可以设置复杂的规则对邮件进行控制,例如说什么邮件不看,什么邮件不那么频繁地看。公司的内部门户网站也一样,编辑往往站在公司的立场来思考公司想要让什么员工获取什么信息,然后编写文章并发布到对应的频道。
Facebook Workplace 属于第二种选择。使用 Workplace 意味着你放弃了手工(包括通过设置规则)判断什么信息重要、什么信息不重要,你选择相信 Facebook 的排序算法帮你把重要的信息排在前面,因此无论你刷 newsfeed 刷到哪里停下来你都可以相信你已经阅读了比较重要的信息,排在后面你不去阅读的信息一定没有前面的那么重要。正是因为 Workplace 的这种特性,在 Facebook 这种规模已经非常大的公司内部 Workplace 会显得很好用。
今时今日已经没有人使用门户网站了,大家都使用搜索引擎,这是因为全球公开的信息的规模已经非常之大。然而企业面对的情况不一样,每一家企业都是从小开始做大的,在它们还小的时候 Slack 就会显得非常好用。(我自己经营一家几个人的公司,一个 Facebook Messenger 的群聊就够了,甚至不需要分多个 channel。所有人知道公司内部所有正在进行的讨论,因为根本就没有多少讨论。)然而当企业做大之后,切换到 Workplace 就很难。因为信息架构的本质区别,Slack 里面的信息不可能导入到 Workplace 里面,这就使得 Slack 拥有巨大的粘性。
Workplace 有些很成功的跨国公司客户,例如说 Walmart 和 Starbucks。对于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使用 Workplace 非常合适。但创业公司上了 Slack 的船后就很难下来了,这就导致了今时今日很多创业公司有一定规模后需要想办法应对 Slack 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我当然希望能够直接从 Slack 切换到 Workplace,但实际上这对于任何一家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痛苦的迁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