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的作者是 Scott Adams,也就是 Dilbert 漫画的作者。提起 Dilbert 的名字很多人都想不起来这是谁,但只要你打开网站一看,你会发现你确实看过 Dilbert 漫画。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你需要保持充足的 energy 来尝试很多的事情,这样就算大部分都失败了你还是成功的。为了让你保持有足够的 energy,你需要有一套 system,而不能依赖于设立 goals。按照 Scott Adams 的说法,「Goals are for losers」。如果你的 goal 是把体重调整到某个值,那么你看着体重往目标正方向走你就很开心,你看着体重往目标反方向走你就很沮丧,而且一旦 goal 完成了你就又要重新寻找 goal 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设定一个 system,对每天怎么吃怎么运动做要求,只要要求做到了你每天都会感到很开心。这样就能保持你的 energy 了。(简单来说 goal 会失败,system 不容易失败,因此不容易造成 energy 流失。)
这本书剩余的部分就是不同的 systems,这些 systems 是 Scott Adams 认为有效的,帮助过他成功的。他的基本观点是,成功是 numbers game,所以他的 systems 都是帮助你增加尝试的次数,优化能够接近成功的尝试。例如说,他认为每掌握一门新的技能,你成功的概率就能翻倍,而这跟你掌握得有多好没有关系。可能你尝试某个创业项目时学会了 web design,尽管这个项目失败了,但掌握一项新技能会让你下一个完全无关的创业项目成功概率翻倍。你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反复获取新技能,成功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
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穿插了很多他的人生经历,而且写得非常幽默。他在讲述比较优势时就提到这本书的定位。他说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有点幽默的成功学书,也可以是一本有点建设性的搞笑书,但哪一个立场能够让这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呢?作为搞笑书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本书的定位是有点幽默的成功学书。因此作者说,如果这本书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搞笑,那是因为我刻意删除了一些搞笑的内容,避免它被错误地归类。
书里面讲到不同人保持 energy 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提到了 simplifier 和 optimizer 的区别。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 simplifier 的角色,你就会尽量避免可能引入有风险的因素,尽量保证这件事最大可能做成功。但如果你是 optimizer 的角色,你就会想办法尽量同时完成更多相关的事情。作者说,他妻子就是 optimizer,而当自己是 simplifier 时就觉得 optimizer 做事情的方式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耗费 energy 而且容易吵架。
他假想如果和妻子约另外一家人出去 double date 吃晚饭看电影,他妻子肯定会说要开她的车出去,顺路加油这样明天她上班路上不用加油。然后她妻子还要顺路去饭店旁边的一个商场退一个手袋,这个手袋的 recipe 当初估计没有放好应该是找不回来的,到了商场还要跟人 argue 一番才能退掉。路上手机没电要换妻子的手机导航,但她又在打电话谈工作所以边静音导航边打电话,他无法分清她说「right」的时候是让他右转还是只是回答对方。这导致他转入了上高速的 ramp 而高速堵死了。他们到饭店时迟到了很多,幸好预订的桌子还是留给他们了,吃完晚饭已经赶不上原来想看的那场电影了,所以换了一部电影看。一切看起来都还好,但过程中 simplifier 就会一直处于焦虑状态。
整本书最搞笑的人生经历应该是他来到加州做银行和电话公司的一段了。他有一个 finance 的学位,在银行找了一个柜台的工作,理论上他是 overqualified 的。然而当年柜台账目还是人手计算的,他把数字左边抄右边都抄错,所以他其实也是 incompetent 的。做了 4 个月经理就说你还不提高的话就只能让你走了。他想了一下,要离开柜台职位有两种方法,要么是被炒,要么是被提拔,或许能被提拔呢?于是他看了一下公司内部开放的管理职位,然后写了封信给 VP 向公司提了若干改善建议,并且提出要求晋升。VP 是个爽快的人,直接约他面谈,虽然建议不会被采纳,直接提拔他也不行,但推荐他去面试公司内部其它管理层职位,结果他就面过了。之后他发现公司内的职位他都是 incompetent 的,但他非常擅长于面试,所以每次都能通过晋升来逃过一劫。直到有一天公司内部发了个通知,说出于 diversity 的要求不再提拔白人男性,然后他就只好走人了。
虽然这本书讲的道理并不算是什么非常深刻的内容,但考虑到搞笑程度十足,有时间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