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里面就说到过,当初为了用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把节目推上线,我们选择了使用 Anchor 这个平台做发布。它如同 YouTube 一样免费和易用,当然也如同 YouTube 一样无法在中国访问。在节目上线后我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费了很大功夫进行调整。
喜马拉雅是我们的第一个尝试,因为它是国内的平台所以它有义务保证内容可以在国内访问到。在得知 Anchor 在中国无法访问时,我们第一时间去注册了喜马拉雅,并且把我们的节目同步发布到喜马拉雅。之后斯图亚特还去注册了企鹅 FM 和荔枝 FM,但因为手工多平台发布的成本高,但又收获不了多少收听次数,最终放弃了。现在国内的平台就只做喜马拉雅。
提到喜马拉雅就不得不提一下 Apple Podcasts 在中国那一套心照不宣的特殊做法。如果你正常地使用 Podcasts Connect 提交一个播客的 RSS,默认这个节目不会出现在中国区。Apple 通知你节目通过审核时,这仅仅是意味着节目通过了 RSS 格式审核,但这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之后 Apple 会默默地审核你的内容,决定你是否能发布到中国区,整个过程不会有任何的沟通,审核不通过也无法上诉。因为我们一开始使用的是 Anchor,它的 RSS 在中国根本无法访问,自然 Apple 不会把我们的节目发布到中国区。
想要把节目发布到 Apple Podcasts 的中国区,民间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喜马拉雅导出的 RSS。因为喜马拉雅本身在中国,所以 Apple 乐意发布任何来自喜马拉雅的 RSS。为此我们专门在喜马拉雅后台申请了导出 RSS,然后把 RSS 添加到 Podcasts Connect。为了避免听众看到我们的 Apple Podcasts 上有两个节目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我们把喜马拉雅导出的那个叫做牛油果烤面包中国版。
考虑到喜马拉雅不是一个泛用型播客平台,为了方便中国的听众使用 Overcast、Pocket Casts、Castro 等泛用型播客应用收听,我们又花钱购买了 Typlog 的服务并且把每一集的内容同步发布到 Typlog。作为付费平台,Typlog 的灵活性比 Anchor 和喜马拉雅都要好很多,而且大多数时候能在中国访问到,不过也有极少数时候用户会报告不能访问。
Typlog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文本内容的编辑灵活性。Anchor 和喜马拉雅对内容都是有限制的:Anchor 不允许多层套叠的 bullet points,如果我们写了多层的就必须手工改为一层的。喜马拉雅连 bullet points 都不支持,只能人手在每一行文本前加个星号表示这几行是个 bullet points。Typlog 完全没有这些限制,而且可以用 Markdown 语法来写,非常符合我的编辑习惯。
在建立好 Typlog 发布后,我们就逐步把各个平台收录的 RSS 地址从 Anchor 改为 Typlog 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中国听众就算是通过 Overcast、Pocket Casts、Castro 等平台搜索到我们节目后能正常收听。可惜最近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使得很多这些泛用型播客应用被 Apple 中国区下架了,估计这些应用的中国用户将来只会变得越来越少。
最后,为了保证我们的品牌、域名和链接掌握在我们手上,不受任何一个发布平台的干预和限制,我选择了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站。我们的域名 avocadotoast.live 最初只是简单地指向到我们的 Anchor 页面或喜马拉雅页面(根据访问来源国家智能指向),但这样子我们得不到任何网站分析数据,不知道有多少来自中国的用户因为指向错误而打不开 Anchor。为此我决定利用静态网站生成器编写我们自己的网站,每一集节目都要能在我们的网站上打开和播放。
网站的主体是我一个周末连夜赶工做出来的,之后花了不少时间打磨和提升自动化程度。现在只要我们发布到 Typlog、喜马拉雅或 Anchor,我们的网站就会自动更新,保证最新一集总能在我们自己的网站上看到。为了兼容中国和非中国用户的体验,我们的网站还设计为从多个音频来源进行播放,如果其中一个音频来源播放失败就自动切换到下一个音频来源。这样就算中国听众无法访问某些音频来源,最终还是会切换到喜马拉雅的音频来源从而保证播放。
制作这个网站的详细技术抉择我觉得可以单独写一个系列,就不在这里详细展开。有兴趣了解这个项目背后细节的话,请通过邮件或 RSS/Atom 进行订阅。如果我接下来还有时间继续写这个系列的话,我会写一写我们进行远程录音的经验。尽管我之前已经写过录音剪辑经验,但现在大家不能面对面录音了所以我们又摸索了一套新方法来做远程录音。这个话题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