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2C的第一天晚上,我在「开放平台」和「PPT制作秘诀」两者之间犹豫,最后选择了去听蔡学镛的「尼古丁+咖啡因...不瞌睡的PPT制作秘诀」,原因是我觉得如果蔡学镛能教别人写不瞌睡PPT,那么他自己的PPT至少也应该是不瞌睡的。事后证明我的选择是没错的——别人告诉我「开放平台」论坛成了平台和开发人员互相责骂对方的战场。
蔡学镛把制作PPT比喻为制作生鱼片,要经过选材、处理、装饰这三步。在选材方面,一个PPT讲的内容最好是相当于一章书的内容,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而讲述的事情不能超过7件。接下来的处理,要注意做好破题,引起受众的兴趣,并且每一小节的结束时都要有总结。一页PPT所表达的意思,有可能相当于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我们应该多用表达一句话的PPT页面。最后的装饰会需要用到不少图片,通过使用正确的关键字联想策略,往往都能搜索到你想要的图片。
SD2C的第二天,我原计划要听听周爱民的「实践者思想」和蔡学镛的「DSL设计与实践」的,结果上午听完Gary Bennett的「iPhone SDK简介」之后就被吸引住了,下午的时间都放在iPhone相关课程上了。这说明了,课程的首要条件还是要能把人吸引住,不会让人想要睡觉,也不会让人想要换个课室看看。在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后,才有资格来讨论内容的知识性如何。我在听了几节iPhone开发的课程后,又开始对iPhone开发充满兴趣了。
晚上的「程序员软技能」论坛是我最期待的,因为这个话题可以讲得非常有震撼性。讲得好的话,这可以让很多程序员发现自身的unknown unknown(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来,把这变为known unknown(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之后,只要努力了就能获得改善。结果主持人刘江自己戴上了嘉宾的帽子就开始不停地说,搞到台下有人举手说「在刚才的30分钟里面您已经讲了20分钟喇」。同时,估计因为刘江是做图书的,所以花了不少时间在读书的话题上,此外再提到了一些企业文化和沟通技能之类的东西,顺便还鄙视了一轮内地的高等教育连幼儿教育都不如(来自台湾清华的蔡学镛很无辜地无法参与到这个话题中来)。可能是我原本对这个话题的期望太高,所以我对这个论坛挺失望的。将来有空我会专门写文章讨论一下程序员常见的unknown unknown。
最后一天的SD2C我没有参加,因为已经没什么让我想要听的了,所以我选择了去参加Windows 7 Community Launch。有微软社区的人说SD2C是「傻蛋2.0大会」,选择了Visual Studio 2010 Beta 2 Launch、Windows 7 Launch、Windows 7 Community Launch这三天来举行,分明就是跟微软过不去。说实在的,我也觉得今年的SD2C日期选择失策了,明知道Windows 7对Microsoft有多么重要,也明知道发布日期是哪一天,还偏要选择一个冲突的日期。希望明年的SD2C能够选择一个更好的时间吧,相信会务今年已经通过举手投票搞清楚大家的喜好了——最好是在星期二三四开会,因为星期一和星期五工作压力小,同时星期六日是用来休息的。
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SD2C 2009 (Part 1 - Keynote & Meal)
一年一度的SD2C又来了,今年的时间由去年的两天半扩充到三天,第一天只设主会场,全部都是keynote。
跟去年的情况类似的是,keynote环节基本上就是赞助商专场,每个赞助商都来从技术的角度说一下自己当前最重视的市场。例如说Microsoft开始重视Team Foundation Server的市场占有率了,于是就在Visual Studio 2010的keynote上介绍TFS的特性,所占比例比VS2010自身还要多。当然,keynote里面也有一些是有启发性的,例如IBM讲的大型企业中的敏捷实践,这就属于我认为比较好的keynote。
由于今年的话题集中在云和移动上面,所以keynote大多与这两个领域相关。能够上去讲keynote的人,当然是要有一定水平的,不能讲一些很肤浅的内容,但如果因此就把keynote弄得很高深或者很抽象又弄巧成拙了。高深的内容固然能够表现出演讲者很有水平,问题是这样一个面向上千受众的活动,有多少人能够对如此多个keynote的话题都有深入了解呢?就算你对其中一个话题很有了解,觉得讲得如此有高度很对你胃口,但你也总有n个其它不了解的话题吧,那些话题你听起来也会觉得是云里雾里的。
在我看来,优秀的keynote应该是这样子的——它能够阐述一个很新颖的观点,或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觉,使得无论你原本对这个话题了解多少,你都会被震撼到——这个事情我有所了解,但为什么我之前就没有尝试过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呢?这其实也就是Punch Party的优势,无论受众具备怎么样的背景,都能感受到全新观点带来的冲击力。如果能够打到这样的效果,我并不在意一个keynote是否顺便在推销某个企业或者产品。
接下来要说说吃饭的问题,但在此之前让我先说说我对MVP Program的一些观点,这纯粹是个人观点,也不一定符合事实。我觉得,就拿MVP Summit这样一个全球峰会来说,每年要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几千人,为他们提供四天的食宿,平均分摊到每个与会者身上的费用肯定是不少的。如果MVP Summit的作用仅仅在于让大家聊聊技术,我想Microsoft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是不会愿意花这笔钱的,就算Microsoft想要这样做,股东们也不会同意。因此,MVP Program必然是能够产生价值的,并且分摊下来每位MVP为Microsoft创造的价值应该大于Microsoft为他所作的花费。这些价值可能包括,MVP为用户解答问题,为客户带来技术培训,也就相当于节省了Microsoft的服务成本和市场费用。同时,MVP也会积极反馈关于产品的各种问题,这也属于创造价值的部分。
回到SD2C的事情上来,CSDN其实对热心贡献的用户非常好,例如说提供SD2C赠票。但是CSDN从来都对此事保持非常低调的姿态,生怕激怒那些付钱买票的人,同时也怕更多人去找他们要赠票。我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些对热心用户的正面激励不能好像MVP Program那样光明正大的做呢?如果一位热心用户为CSDN创造的价值能够大于SD2C门票的成本价,那送他一张赠票肯定还是赚了的。
为什么我要说这件事?因为今年的赠票不包括背包和晚餐。不包括背包我觉得可以理解,金融危机嘛,能够让我免费来参加SD2C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没有背包也没所谓。但是不包括晚餐就非常不人性化了——这不是逼拿赠票的人不参加晚上的活动提前离场吗?况且,班车还要等晚上活动结束后才有,傍晚离开还是挺不方便的。于是我就在会场的做啥大屏幕发起讨论,问问没晚餐票的人准备如何吃晚餐——我的本意只是想组织落单的赠票使用者一起吃饭,反正拿赠票的大多是CSDN活跃用户,大家也都是认识的。同时我考虑到CSDN不希望公开有赠票这件事,我一开始也刻意回避了这个话题,后来有人公开讨论了我也就跟着讨论了。
结果是什么呢?CSDN会务组单独给我一张晚餐票,并告诉我原因是蒋涛看到做啥大屏幕的内容了。这就让我感觉到很奇怪了,两天的晚餐票值多少钱呢?值得把事情搞到这样子吗?CSDN自己是做媒体的,应该十分清楚媒体的影响力。赠票邀请来的人,都是技术社区上最活跃的人,他们的博客都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给这些人留下这样一个负面印象,CSDN损失的是多少价值呢?这是否已经超过了两张晚餐票的价钱呢?我相信以蒋涛在CSDN这么多年来做媒体的经验,应该在这件事被搬上大屏幕讨论之前就把帐算清楚了吧。
最后一点,也就是这样做是否厚道。如果CSDN以媒体身份受邀参加这样一场大会,本来是希望借此机会向自己的读者传递更多更好的技术资讯的,然而却受到大会主办方不公平的对待,搞到连饭都没得吃,你们会喜欢被这样对待吗?如果你们自己也不喜欢被这样对待,那就在如此待人之前先考虑清楚。
跟去年的情况类似的是,keynote环节基本上就是赞助商专场,每个赞助商都来从技术的角度说一下自己当前最重视的市场。例如说Microsoft开始重视Team Foundation Server的市场占有率了,于是就在Visual Studio 2010的keynote上介绍TFS的特性,所占比例比VS2010自身还要多。当然,keynote里面也有一些是有启发性的,例如IBM讲的大型企业中的敏捷实践,这就属于我认为比较好的keynote。
由于今年的话题集中在云和移动上面,所以keynote大多与这两个领域相关。能够上去讲keynote的人,当然是要有一定水平的,不能讲一些很肤浅的内容,但如果因此就把keynote弄得很高深或者很抽象又弄巧成拙了。高深的内容固然能够表现出演讲者很有水平,问题是这样一个面向上千受众的活动,有多少人能够对如此多个keynote的话题都有深入了解呢?就算你对其中一个话题很有了解,觉得讲得如此有高度很对你胃口,但你也总有n个其它不了解的话题吧,那些话题你听起来也会觉得是云里雾里的。
在我看来,优秀的keynote应该是这样子的——它能够阐述一个很新颖的观点,或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觉,使得无论你原本对这个话题了解多少,你都会被震撼到——这个事情我有所了解,但为什么我之前就没有尝试过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呢?这其实也就是Punch Party的优势,无论受众具备怎么样的背景,都能感受到全新观点带来的冲击力。如果能够打到这样的效果,我并不在意一个keynote是否顺便在推销某个企业或者产品。
接下来要说说吃饭的问题,但在此之前让我先说说我对MVP Program的一些观点,这纯粹是个人观点,也不一定符合事实。我觉得,就拿MVP Summit这样一个全球峰会来说,每年要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几千人,为他们提供四天的食宿,平均分摊到每个与会者身上的费用肯定是不少的。如果MVP Summit的作用仅仅在于让大家聊聊技术,我想Microsoft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是不会愿意花这笔钱的,就算Microsoft想要这样做,股东们也不会同意。因此,MVP Program必然是能够产生价值的,并且分摊下来每位MVP为Microsoft创造的价值应该大于Microsoft为他所作的花费。这些价值可能包括,MVP为用户解答问题,为客户带来技术培训,也就相当于节省了Microsoft的服务成本和市场费用。同时,MVP也会积极反馈关于产品的各种问题,这也属于创造价值的部分。
回到SD2C的事情上来,CSDN其实对热心贡献的用户非常好,例如说提供SD2C赠票。但是CSDN从来都对此事保持非常低调的姿态,生怕激怒那些付钱买票的人,同时也怕更多人去找他们要赠票。我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些对热心用户的正面激励不能好像MVP Program那样光明正大的做呢?如果一位热心用户为CSDN创造的价值能够大于SD2C门票的成本价,那送他一张赠票肯定还是赚了的。
为什么我要说这件事?因为今年的赠票不包括背包和晚餐。不包括背包我觉得可以理解,金融危机嘛,能够让我免费来参加SD2C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没有背包也没所谓。但是不包括晚餐就非常不人性化了——这不是逼拿赠票的人不参加晚上的活动提前离场吗?况且,班车还要等晚上活动结束后才有,傍晚离开还是挺不方便的。于是我就在会场的做啥大屏幕发起讨论,问问没晚餐票的人准备如何吃晚餐——我的本意只是想组织落单的赠票使用者一起吃饭,反正拿赠票的大多是CSDN活跃用户,大家也都是认识的。同时我考虑到CSDN不希望公开有赠票这件事,我一开始也刻意回避了这个话题,后来有人公开讨论了我也就跟着讨论了。
结果是什么呢?CSDN会务组单独给我一张晚餐票,并告诉我原因是蒋涛看到做啥大屏幕的内容了。这就让我感觉到很奇怪了,两天的晚餐票值多少钱呢?值得把事情搞到这样子吗?CSDN自己是做媒体的,应该十分清楚媒体的影响力。赠票邀请来的人,都是技术社区上最活跃的人,他们的博客都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给这些人留下这样一个负面印象,CSDN损失的是多少价值呢?这是否已经超过了两张晚餐票的价钱呢?我相信以蒋涛在CSDN这么多年来做媒体的经验,应该在这件事被搬上大屏幕讨论之前就把帐算清楚了吧。
最后一点,也就是这样做是否厚道。如果CSDN以媒体身份受邀参加这样一场大会,本来是希望借此机会向自己的读者传递更多更好的技术资讯的,然而却受到大会主办方不公平的对待,搞到连饭都没得吃,你们会喜欢被这样对待吗?如果你们自己也不喜欢被这样对待,那就在如此待人之前先考虑清楚。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国际长途比国内市话便宜
众所周知,在国外买国际长途电话卡打到中国,比国内市话还要便宜。这说明了国内话费之高完全是垄断造成的,其实根本就不值这样的价格,因此我们能够打国际长途就打国际长途吧,尽量别再为国内垄断行业支付额外的话费了。
在国内要通过国际长途拨打国内电话,通过VoIP就行了,Skype和Google Voice都可以,它们的价格都很便宜。就拿移动话费来说,非漫游非长途要¥0.29,漫游或/且长途要¥0.39,但是Skype只要$0.021(每次接通需要$0.039连接费),而Google Voice只要$0.02(无需连接费)。
如何使用Skype拨打国内电话呢?你可以用信用卡通过PayPal购买Skype credit,然后就可以用任何Skype客户端拨打国内号码了。对我来说最方便的是,iPhone上面有Skype客户端,只要在有Wi-Fi的地方我都可以用它来打电话。当然,Skype通话质量会受带宽影响,如果你所在的区域信号不好或者带宽有限,通话质量就会下降。
在没有Wi-Fi的时候怎么办呢?通过Google Voice的回拨服务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前提是要通过网络(GPRS/EDGE或3G)访问Google Voice。Google Voice拨号可以拨通对方的国内电话,但回拨只能拨美国电话,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购买Skype Online Number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Google Voice和Skype会同时拨通双方电话,然后建立双方通话,话费也就是$0.041而已,还是比移动话费稍微便宜一点。
可能很多人会怀疑,花那么多美元来拨打国际长途,真的比国内话费要便宜吗?这就要看你的具体使用方式和套餐组合方式喇。我曾经因为每天漫游加长途贡献了不少人民币给中国移动,换成Skype后至少省了一半的钱,所以从此我就决定改为贡献美元给Skype好了。如果你并不介意花$10购买Skype credit试试,可以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比一下烧钱速度后再决定。
在国内要通过国际长途拨打国内电话,通过VoIP就行了,Skype和Google Voice都可以,它们的价格都很便宜。就拿移动话费来说,非漫游非长途要¥0.29,漫游或/且长途要¥0.39,但是Skype只要$0.021(每次接通需要$0.039连接费),而Google Voice只要$0.02(无需连接费)。
如何使用Skype拨打国内电话呢?你可以用信用卡通过PayPal购买Skype credit,然后就可以用任何Skype客户端拨打国内号码了。对我来说最方便的是,iPhone上面有Skype客户端,只要在有Wi-Fi的地方我都可以用它来打电话。当然,Skype通话质量会受带宽影响,如果你所在的区域信号不好或者带宽有限,通话质量就会下降。
在没有Wi-Fi的时候怎么办呢?通过Google Voice的回拨服务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前提是要通过网络(GPRS/EDGE或3G)访问Google Voice。Google Voice拨号可以拨通对方的国内电话,但回拨只能拨美国电话,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购买Skype Online Number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Google Voice和Skype会同时拨通双方电话,然后建立双方通话,话费也就是$0.041而已,还是比移动话费稍微便宜一点。
可能很多人会怀疑,花那么多美元来拨打国际长途,真的比国内话费要便宜吗?这就要看你的具体使用方式和套餐组合方式喇。我曾经因为每天漫游加长途贡献了不少人民币给中国移动,换成Skype后至少省了一半的钱,所以从此我就决定改为贡献美元给Skype好了。如果你并不介意花$10购买Skype credit试试,可以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比一下烧钱速度后再决定。